2025年的清明,春寒料峭中涌动着一股炽热的青春力量。福州开发区职专的师生们走出教室,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之旅。他们用浸透汗水的脚步丈量信仰的长度,用颤抖的指尖触摸历史的温度,将庄严的思政课堂搬进了苍松翠柏掩映的烈士陵园。
晨光初露,在校学生处主任辜小琦的带领下,福州开发区职专24级酒店班的35名学生从学校后门出发,步行前往马尾区烈士陵园。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校党总支书记胡克晶、校团委书记伍莉,校思政组教师代表。
经过近30分钟的路程,远处青松掩映的陵园赫然在立。春风拂过烈士陵园的松柏,带着泥土与白菊的清香,吹散了一路的疲惫。陵园中的纪念碑上刻着“革命烈士纪念碑”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。在周围那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的映衬下,它们显得格外醒目。此时此刻,同学们的心情格外沉重,他们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和嬉笑,静静地肃立着。
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,我们举行了隆重庄严的扫墓仪式。

集体默哀

学生向烈士敬献花

胡克晶书记发表讲话
在烈士碑前,胡克晶书记向学生们介绍:陵园内安葬了36位为解放马尾而英勇献身的烈士遗骸,陵园的建设和烈士的安葬,不仅是对这些英雄的缅怀,也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。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,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,英烈们不惜抛头颅、洒热血,赴汤蹈火、舍生取义、矢志不渝,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,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,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。英名墙上的每一个名字,在碑林间都将化作星辰,照亮我们叩问初心的旅程。
清明祭扫,行走的生命思政课。这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,更是一种红色精神的传承,它将课本中的抽象叙事和图画转化为可感知的生命记忆,让思政课从说教走向共情,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接力。

-END-
供稿:伍莉
编辑:庄阿铃
初审:辜小琦
复审:段冠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