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 年 7 月 13 日,福州第二十四中学迎来了65届校友毕业60周年返校活动。近30位年逾七旬的老校友从北京、香港等地奔赴而来,共叙同窗情谊,追忆青春岁月。
上午 8 时 30 分,校友们沿着记忆中的路线漫步校园。曾经斑驳的红砖教学楼已换成明亮的现代化楼宇,黄土跑道变身塑胶运动场,但墙角那棵老榕树仍枝繁叶茂。“母校变化太大了,但那份熟悉的亲切感依然在。”年过七旬的吴姓校友抚着树干,眼眶微微泛红。
座谈会上,校党总支书记胡克晶代表全校师生对老校友们表示热烈欢迎,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。
三位年近九旬的恩师惊喜现身,更让会场掌声不断。美术老师邹海岳打开手机豆包 APP,语音播报着学生陈子辰的履历:1950 年生于福州,原浙江大学常务副书记,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20余项任务,发表包括SCI、EI在内200余篇学术论文。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。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,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。“这是我最骄傲的‘作品’之一。”
“邹老师家的西红柿,是我吃过最甜的!”张岩生的发言掀起全场泪点。他回忆起5位同学去福州考试无处过夜吃住美术老师家,邹海岳老师从井水捞起冰镇的西红柿,撒上一勺白沙糖,递到他手里:“那时候物资紧,老师总念叨‘夏天热,吃口凉的解解暑’。”话音刚落,几位校友的眼眶已悄悄湿润。陈子辰则以一首小诗收尾:“春去秋来六十载,班友难忘母校情;幸得良师启心智,学子逐梦向前行。”诗句朴实,却道出众人心声。
正午的阳光穿过老榕树,在集体合影的镜头里投下斑驳光影。这场跨越一甲子的重逢,终在快门声中暂告段落。此次活动不仅增进了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,也为校友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,相信在未来,校友们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母校的发展,共同书写福州第二十四中学的美好篇章。

供稿:段冠军
编辑:庄阿铃
审核:胡克晶